首页

国产tscd网站

时间:2025-05-29 17:56:30 作者: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 推进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 浏览量:39202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徐婧 陈杭)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简称“2025京杭对话”)29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活动分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经验,发布多个大运河在国际传播中的创新成果。

  2025京杭对话以“千帆竞发 运河通济”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等主办。本届“京杭对话”作为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以中国大运河文化为纽带,打造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

2025京杭对话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南北联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改变了中国地理格局,重塑了中华文化。如今,在大运河北京段,两岸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与繁华市井竞相并秀。大运河展新颜背后,大运河北京段河道已补水5亿立方米,改造和新建滨水绿道50余公里,建成开放一批湿地公园,并成功创建北京(通州)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

  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端的起点,杭州近年来围绕“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定位,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千年运河焕发时代生机。大运河杭钢公园、西泠武林美术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一批运河文化地标,日渐成为城市新明珠。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自2019年创办以来,推动了北京、浙江和杭州等运河沿线省市的交流交往。运河沿线城市代表表示,期待以更加紧密的交流交融,让千年运河绽放出新的时代华彩。

  沟通中外,打造大运河文化符号

  开幕式现场,来自海内外的多位学者嘉宾围绕艺术创作、历史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等维度分享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进行分享。主办方供图

  “中华民族有两个最骄傲的艺术作品,一个是长城,一个是大运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在中国大运河南北两端城市杭州和北京都捐赠作品、成立艺术馆。他表示,中国大运河的故事,需要更多人讲述,“虽然我的作品走向了世界,但我不忘祖国、不忘传统文化、不忘大运河两岸,给我带来的营养。”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遗产教席赵丰分享了大运河与丝绸文化的紧密关系。他表示,运河连接着四面八方,特别是连接着蚕桑之乡、丝绸之府。他希望把千年以来的丝绸文物、染织非遗以及工业遗产组合在一起,传承好丝绸文化,做好丝绸文化的创新。

  “中国大运河不仅是古代工程奇迹,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创新与奋斗精神,更因连接沿岸不同区域,成为交流融合的象征。”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外籍专家拉斐尔·泽尔贝托表示,中国与巴西在运河文化遗产领域存在契合点:在中国广受欢迎的“卡皮巴拉”水豚原生于南美,栖息在巴西一条运河沿岸,两国可依托“水豚热”等现象,深化人文交流;巴西传统造船技艺面临失传风险,可与中国一样推广运河传统游船旅游项目,保护传统造船技艺。

  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提出,大运河并非大自然的恩赐,而是人类为了实现交往、交流的梦想,不断突破自然限制的产物。如今讲述大运河的故事,不能忘掉“精气神儿”,还要丰富表现形式,用形象、色彩、语言和影视,共同组成大运河传播绚丽多彩的光谱。

  创新模式,启动大运河IP“全球传播”

  开幕式现场,“中国大运河IP大家庭全球传播活动”正式启动,在国际传播中“自带流量”的三大创新成果——“京杭对话”大运河吉祥物IP、“京杭对话”大运河潮玩IP和《中国大运河文博图鉴》发布,旨在将中国大运河的文化符号打造和大众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运河风物”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主办方供图

  自“京杭对话”创办以来,主办方持续推动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广中国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2025京杭对话通过“运河风物”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话剧《北上》演出、“运河论道”高端对话及运河市集等系列活动,让更多人感知千年运河的魅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月70城房价环比降幅收窄 旅游地产受关注

中秋假期,南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车站里、列车上积极营造温馨、文明的出行环境。车站里,孺子书房、“流动书吧”等让旅客一路书香相伴。列车上,月亮、月兔等小挂件将节日氛围拉满,乘务员为旅客介绍中秋节日习俗,大家一起朗诵中秋诗词、制作冰皮月饼,在途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D134次列车上设置“望月角”,配上望远镜,为旅客提供“坐着火车看月亮”的新体验。

国家卫健委: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白皮书引用2022《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称,2021/22学年赴美就读的中国内地留学生中,研究生人数同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64%;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数据显示,2021/22学年,中国内地赴英就读研究生人数同比上一年度增长了6.01%;澳大利亚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内地学生注册高等教育课程的人数为140,111,其中近一半为授课型硕士(67,302),博士学位(5,677)占比4%。另外,香港和澳门也成为越来越多内地学生求学的热门之选。

鼓声三响礼乐启门 浙江衢州沟溪村举行孔氏祭典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指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辅相成,希望大家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带动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蓬勃开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再立新功。”

“阿条姐”也打羽毛球了!黄雨婷为杭州同学上“开学第一课”

谈及商店关闭在即,今年66岁的市民周阿姨难掩动容,“每次到淮海中路就会想到妇女用品商店,来回忆一下小时候的感觉,希望保持它原有的城市特色,心里很不舍。”(杨海燕 制作 徐妙巧)

中新教育丨2024年阳光少年工会夏令营在北京开营

程大明1930年生于北京,孩童时代,他曾亲历“七七事变”,目睹日军占领北平的暴行。1948年5月,在“从军救国”的感召下,程大明报考黄埔军校并顺利被录取,而后前往成都受训,开启了自己的黄埔生涯。刚入校时,严格的训练和管理让程大明印象深刻。“我们入校以后,也知道国民党已经是接连失败,解放军说实话是站在正义的一边。所以我入学的时候,学校的空气也比较沉闷,远远没有建校初期欣欣向荣那种味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